學名:交趾黃檀,蝶形花科黃檀屬樹種。
別名:大紅酸枝、老撾大紅酸枝、老紅木、火焰木、玫瑰木。
分布或主要產(chǎn)地:產(chǎn)于東南亞地區(qū),包括柬埔寨各地,老撾中部和南部,泰國東北部、東部和中部,越南廣平省以南地區(qū)。
簡易識別與鑒定:交趾黃檀木質(zhì)僅次于檀香紫檀,優(yōu)于雞翅木、花梨木。心材顏色差異很大,橙色、淺紅褐色、紅褐色、紫紅色、紫褐色至黑褐色,材色不均勻,深色條紋明顯,有時可見黑色帶狀條紋,即俗稱的“黑筋”。老料顏色紫黑,光澤較暗,質(zhì)地致密。橫切面用放大鏡觀察,可見管孔周圍有翼狀和細線狀的結(jié)構(gòu),寬度小于管孔直徑。
容易混淆的樹種:交趾黃檀與其他紅酸枝木類樹種宏觀特征上較難區(qū)分,特別是做成家具后往往連專家也很難鑒別。1.巴里黃檀:也叫花枝,生長輪明顯,橫切面有較明顯的網(wǎng)狀結(jié)構(gòu),弦切面上有栗褐色細條紋構(gòu)成豐富的美麗花紋。2.奧氏黃檀:也叫白枝,常帶明顯的黑色條紋,很像交趾黃檀的“黑筋”,弦切面有“雞翅紋”,新切面呈檸檬紅色。3.微凹黃檀:也有黑色條紋,整體材色泛黃,新切面為桔紅褐色,帶有較濃的酸味,木材堅硬程度不如交趾黃檀。
文化淵源:“紅木”一名,在我國最早出現(xiàn)在清代中期,紫檀(檀香紫檀)和黃花梨(降香黃檀)日漸難求,開始從南洋(東南亞一帶)進口木材以替代。當時有“紫榆”之稱,因有酸香氣,廣東稱之為“酸枝”,因顏色大多為棗紅色,長江以北多稱之為“紅木”或“老紅木”,主要是指交趾黃檀與巴里黃檀。李英健、王小芳在《東南亞產(chǎn)三種紅酸枝木考辨》中認為越南南方地方志《嘉定通志》中錄“紅木,葉如棗,花白;所產(chǎn)甚多;最宜幾案柜櫝之用;商舶常滿載以歸”的紅木指的就是交趾黃檀。清代江藩《舟車聞見錄》:“紫榆來自海舶,似紫檀,無蟹爪紋。刳之其臭如醋,故一名‘酸枝’?!蹦壳斑€有清末、民國的紅酸枝木舊家具的地方大多集中在上海、蘇州、天津、福建、廣東沿海一帶。劉鵬先生在《紅木家具及實木地板》中分析在明朝期間中國與東南亞的貿(mào)易往來頻繁,東南亞各國也以貿(mào)易與朝貢的形式把紅木運至中國,用于制作家具,而其《中國現(xiàn)代紅木家具》中認為其中的紅木就有酸枝木。另外,民國時期紅木家具的主要用材也包括交趾黃檀(時稱“泰國紅木”)。
單價: 238000元/噸 (英)
最小起訂量: 1/噸 (英)
供貨總量: 100/噸 (英)
發(fā)貨期限: 自買家付款之日起 3 天內(nèi)發(fā)貨
產(chǎn)地 老撾
小頭直徑 20-35
長度 2.2 -3米
表觀密度 1.05
順紋抗壓強度 43
抗彎強度 1000